之所以采用这样一个颇具分裂感的标题,是源于我们最近与多位互联网公司CFO的交流,他们给出的一致意见是——“一定要了解90后,要观察他们的生活和生态,了解他们的语言和习惯……”
根据百度百科的解释,在年轻一代口中时常提到的所谓二次元,是指幻想出来的唯美世界。二次元的原义指二维的平面空间,现常用于指ACG领域所在的平面世界,包括动画(Animation)、漫画(Comic)、游戏(Game)等一系列平面的视界产物。同时,ACGN文化圈中用“二次元”一词来表达“架空”、“假想”、“幻想”、“虚构”之意,进而延伸用于指代“架空世界”。
据商务部副部长钟山年初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给出的数字,2014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额达1029亿美元,首次突破千亿美元,同比增长14.1%,继续保持世界第三位。另据商务部数据,同年中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195.6亿美元,同比增长1.7%。中国对外投资额和吸收外资额相差仅160多亿美元。业内预测,很可能2015年就将成为中国成为资本净输出国的拐点。
然而在日益繁荣的数字背后却笼罩着浓浓的阴影。中国经济贸易促进会副会长王文利曾尖锐地指出,“中国企业在海外投资总体来讲是不成功的。中国有两万多家企业在海外投资,90%以上是亏损的。”一语戳破海外投资10年所谓高.潮迭起的“皇帝的新衣”,数以千亿美元计的资金堆叠而出的,除了少数成功者之外,更多的只是幻想中的唯美世界(二次元)。
基于此,《首席财务官》杂志借助诸多著名的动漫作品来作为中国企业海外投资全程分析框架的关键节点,试图从二次元的视角来审视这轮轰轰烈烈的资本盛宴。
文/本刊编辑部
事实上,中国企业自从在本世纪初开始启动“走出去”战略、进行大规模海外投资以来,能拿得出手的成绩单的确寥寥无几,而触目惊心的亏损却是屡见不鲜。
早在三年多前的首届外交官经济论坛上,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特约研究员、中国前驻伊朗、阿联酋、荷兰大使华黎明就痛心地指出,2004年以来中国共有14家企业在海外发生巨额亏损,这14个项目累计亏损达950.5亿元。平均算下来,每个项目亏损额高达67.89亿元,超过了10亿美元。这样的数字即便在欧美的财富500强公司来说,也是个必须要向董事会和投资者说明来龙去脉的大数字。
为了简化分析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失败教训和未来的趋势,我们选择了多部著名的动漫作品作为研究与讨论的分析框架,分别从治理结构、投资决策、操作流程和未来方向等四个维度给出我们的研究结论。
治理结构:大头儿子VS.小头爸爸
作为海外投资的主力军,以央企为代表的国有资本在第一轮海外投资热潮中扮演了绝对主角,特别是在大宗商品价格处于高位区间对资源型标的(化石能源、矿产等)大手笔“扫货”式买入令全球工商业界印象深刻。
今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国家审计署原副审计长董大胜对媒体表示,审计署对中央部委所属的94家企业,以及很大部分央企的境外资产,基本上从未进行过审计。而就在两.会闭幕后的第二天,国资委就在其网站上发布了一份采购招标公告,招标内容是“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2015年度集中重点检查项目和境外国有资产检查项目服务”,资金来源为财政资金,总预算为1240万元。
经过10年运动式的海外投资浪潮,央企海外资产已经发育到了一个相当的规模。根据多方透过公开资料的粗略测算,至2013年年末,央企境外资产总额接近4.4万亿元。甚至个别能源型央企海外资产规模已经开始接近万亿元规模。比如,两桶油中的中石化,其境外资产已经占到集团总资产的1/3以上。早在2012年8月,中石化集团董事长傅成玉就表示,中国石化海外资产总额已超过6000亿元。再比如,截至2014年年底,国家电网境外资产达到298亿美元,是2009年的17倍。
尽管从2010年开始,国资委就试图对日益膨胀的央企境外资产进行约束和管理——2010年,国资委下发了《关于中央企业清.理规范境外投资中个人代持产权有关问题的通知》;2011年,国资委相继颁布了《中央企业境外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和《中央企业境外国有产权管理暂行办法》,对央企境外资产和产权进行规范;2012年,国资委再次发文,《中央企业境外投资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直指近年来央企海外投资出现巨额亏损问题,要求央企原则上不得在境外从事非主业投资——但囿于现有的央企治理结构,类似的治理举措收效并不明显。
这就牵涉到央企当下的治理结构痼疾。
尽管早在2005年10月,宝钢集团就成为建立规范董事会的首家央企。但直到目前,仅就形式上建立了规范董事会的央企也才只有60家。从过去10年艰难的央企董事会运行过程来看,存在着三大痼疾:第一,央企这种形式上的董事会虽然对形成内部制衡起到一定作用,但由于并不掌握董事会驾驭管理层时最核心的人事任免、薪酬制定等决定性权力;第二,在制定央企基本管理制度、利润分配方案、年度预决算方案等方面,董事会也并未获得充分授权进行管理;第三,由于央企的多头管理结构,央企董事会还存在着与内部其他机构权力界限模糊与冲突的问题。
原本国资委对央企的公司治理结构改革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国资委原副主任邵宁曾表示,国资委成立后,发现一些央企出现了严重的内部人控制尤其是“一把手”控制现象,造成重大决策失误频发,而“引入直接对国资委负责、相对独立的外部董事,最大目的是对央企的内部人控制实施监督和制衡。”然而,无论从决策有效性还是内部人控制问题上,近年来所爆发的问题都证明了并未获得出资人全面授权的央企董事会只是一个“小头爸爸”,而雄心勃勃、追求政绩的管理层反而成了一个“大头儿子”,绝对权力大、管理漏洞大、舞弊空间大等等,公司治理结构失范的问题日益突出。
当然可喜的一个变化是,国资委在近一段时间针对董事会失范的问题召开专题会议,研究了关于中央企业董事会行使高级管理人员选聘、业绩考核和薪酬管理职权试点工作方案。这样的改革措施应该能够提振央企董事会在重大决策上的影响力。